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工作要点

作者: 时间:2018-03-16 点击数:

长春工业大学2018年工作要点

 

2018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任务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综合体制改革,推进内涵发展,加快校园建设,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与“双特色”建设,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坚决有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持续推进学习宣传。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切实发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对学校综合体制改革的指导作用,准确把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要求。继续办好“新时代传习所”、《好好学习》参阅和工大微理论等师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宣传载体。统筹党委中心组、党团校和大学生青马班等平台载体,充分发挥校内全媒体作用,夯实“六个十”活动、发挥“六个一”作用、推进“六个学”工程。形成学习宣传贯彻的强大声势和浓厚氛围。

2.扎实组织教育培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校党员,研究制定培训计划,推动全体干部师生开展多形式、全覆盖学习培训。开展处科级干部、思政课教师、专兼职辅导员、大学生青马班学员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轮训。依托井冈山、白山党性教育基地等持续开展干部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党务干部培训班,重点抓好基层党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层面的学习教育培训,更好地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探索开发干部网上学习平台,强化“长白山—e支部”平台在党员干部中的应用,组织开展网络自主学习等活动。切实把全校师生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3.全面深化研究阐释。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设立一批“党的十九大精神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课题,纳入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给予支持,推出一批高质量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召开学校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理论研讨会。力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团队,招收相关方向研究生。在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校更好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4.坚决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坚持和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确保党委始终成为领导学校各项事业的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继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党委领导下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抓好改革举措落地,结合学院换届和干部调整,深化机构和干部体制改革,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提高效率效能。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旗帜鲜明讲政治,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全面履行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领导责任,从严从实贯彻执行《准则》《条例》。“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推动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统战、民族、宗教工作,深入开展“同心圆”工程。

5.坚决落实党的思想建设各项要求。统筹推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央31号文件政策要求和量化指标年底前基本完成。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深入实施“青马工程”,开展“学习筑梦”行动,开设好“学习筑梦”思想政治理论课选修课。切实增强文化育人实效,充分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多样性、高质量、高水平的宣传思想文化需要。扎实推进“七育人”工作,总结提炼“七育人”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在教师节前夕进行总结表彰。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第六届感动工大年度人物评比等活动。积极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继续培育和创建一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制定《师德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建设好师德失范举报投诉平台。健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评价中强化师德考查,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科学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时占比,落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年”专项工作,着手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

6.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切实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开展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内审内巡。深度挖掘和总结学校红色基因和文化资源,加强校史校训教育,广泛宣传学校精神、办学理念与治学文化,构建学校文化体系,坚定发展自信。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抵御和防范不良思想文化的浸透,决不允许党员师生信仰宗教,决不允许校园内传播宗教。加强网络监管力度,牢牢占领舆论阵地。

7.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突出政治标准从严把好用人关,强化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结合年度考核测评和学院换届考核,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分析研判,重点做好学院换届及干部调整工作,在工作部署、组织实施上做到有机衔接、有序推进。实行干部任期制,着力解决超职数配备干部、干部年龄老化等问题。重点培养一批知识层次较高、具备专业背景的处科级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年轻干部。从严干部管理监督考核,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和离任审计制度,切实抓好干部任前谈话和廉政约谈,教育和引导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立德树人和学校事业发展上。制定实施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打造干部教育品牌。加强校院两级党校建设和党建研究。严格贯彻执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严肃查核结果的认定与处理,实行校内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8.狠抓基层党建工作。把2018年作为学校基层党建质量年。完善并实施基层党建工作测评体系,实施“基层党建对标争先计划”,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持续开展院(系)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测评考核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述责述廉工作,并将结果作为干部调整、评优晋级、奖励绩效的重要依据,科学使用,配齐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做好组织员选派工作。抓实基层党支部建设,提升“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政治生活质量,坚持开展好创先争优、主题党日等活动。全面实施“双实双进”党建工程,建立100个合作共建基地,打造100个特色项目、优秀标兵示范岗和特色党建载体、平台、活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厉整治发生在师生身边的腐败问题。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和教职工追求入党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着重做好吸引优秀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入党工作。

9.全面推进学校廉政治理。坚持以“还高校一方净土”为目标,探索推进学校廉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准确把握高校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重点加强对“五种特征型”腐败案件防范和查处力度,扎实推进风险内控和流程管理。在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和“五类处置标准”具体化上下功夫,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始终保持学校反腐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的节奏。坚持一岗双责和一案双查,强化党内监督、外部监督和专业监督。加大违规违纪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发挥警示震慑作用。落实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重大举措,切实做到对学校所有行使公权力的人员监督监察全覆盖,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党政同审”。持之以恒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紧盯敏感时期和关键节点,持续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密切关注“四风”问题新动向,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坚持查处损害师生利益问题。对工作中出现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强化问责追究,进一步巩固全校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0.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包保工作任务。进一步压实帮扶责任,组织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加强与贫困户的沟通联络,对未脱贫户集中力量帮扶,已脱贫户巩固提升,提高贫困群众对帮扶工作满意度。加大人财物投入力度,积极落实脱贫包保项目、计划和承诺,重点开展产业项目帮扶,进一步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实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齐头并进,确保剩余10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包保村整体脱贫摘帽。

三、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教育发展活力

11.全面提升学科整体实力。以组建学科和专业梯队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突出学科特色,整合学科资源,优化学科布局。认真细致做好全国学科水平评估总结工作,查摆问题和不足,对标指标体系,制定学科发展中长期规划,力争在下一轮学科评估中取得更好成绩。启动学科团队建设工程,遴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创新团队。确保统计学和化学学科顺利通过下一轮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启动新一轮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培育工作,重点培育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和公共管理4个学科。集中精力做好申报“十三五”省级高水平学科答辩及建设工作,力争实现省级重点学科数量和层次的新突破。继续撤销需求不足、水平不高或不符合学校办学目标和定位要求的学位授权点,增列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学科发展规划要求的学位授权点。

12.着力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设立专项资金,有计划地推进专业认证、综合评价和新工科专业建设。制定《关于加强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力争建设10个吉林省高水平专业,力争推荐3-5个专业通过工程认证申请,注重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结合教学资源情况,科学设置教学班级体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完成好2018年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培育高质量的教学成果,力争获得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和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深化推进校院系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校、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探索推进教学交流体系和平台建设,开展学院内同学科相近专业间的教师教学交流和学生学习交流活动,提升教学效果。鼓励教师编写专业特色教材。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统筹推进全校计算机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力争获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项。做好学校第二届教学优秀教师奖评选工作。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做好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评估验收工作。进一步完善外语、高数、政治考研选讲课方式方法,持续提高考研率。

13.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继续深化研究生管理体制、招生机制和培养模式改革,夯实院系及导师职责。开展1-3个硕士研究生全英文授课试点工作,吸引国外留学生来我校攻读硕士学位。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职责,制定和规范企业研究生导师的聘任和管理办法。推进实施对外联合培养工作。积极培育和申报研究生教育成果奖。全力做好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加强学位论文评审,持续推进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制。加强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持续开展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和抽检工作。推进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设。

14.全面提升学生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尤其是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服务。建立校、院、部门领导定期联系学生制度,发挥学生申诉委员会作用,畅通学生诉求渠道。不断深化“一十百千万”学风建设工程,大力发挥“五长”作用。完善学业预警制度,做好学习后进生的帮扶。强化学生道德诚信教育,严治考试违纪舞弊。规范对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及各类奖助学金评选程序的监管。建立健全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强化心理危机管理和心理咨询服务。巩固和发扬“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的传统和优势,深入推进“崇军工程”抓好学生军训、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和大学生入伍工作。

15.切实提升招生就业水平。科学制定招生计划,努力拓宽生源渠道,优化生源结构,进一步提高一志愿录取率。进一步完善并实行博士招生“硕博连读”和“申请—审核制”。建立招生计划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对一志愿率低、调剂率高、就业率低、考研率低、社会需求不旺盛的专业限期整改、停招或撤销。完善“校院系”全员化就业工作机制。实施就业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就业指导服务。落实好基层就业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园等载体功能,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建设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标准化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16.扎实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进一步凝练科研领域和研究方向,积极探索以学科方向、人才培养、梯队建设、科研平台为支撑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体系。推动开展高水平、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研究,增强整体推进的合力效应,重点培育国家级科研成果奖,争取有影响力的重大科技项目。力争获得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项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艺术基金,获得1-2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积极争取和承担横向合作项目及各类引导基金项目,力争科研经费同比增长20%以上。力争发表300篇SCI、EI和CSSCI收录期刊论文,申请超过150项发明专利和80项授权发明专利。力争获得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遴选培育4-5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申报1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以大学科技园为载体,转移转化2项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超过50项重点科技成果。新增2-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遴选、培育1-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抢抓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构筑并加固我校在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领域的先发优势。

17.大力加强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完善人才与师资队伍建设五年规划。持续加大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发掘和引进力度,聘用30至40名新教师补充师资队伍。科学制定稳定学校现有人才的激励政策,启动学校第一批“杰出青年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评选工作,深度释放人才创新活力,让人才在创新创业中更有成就感和获得感。进一步细化教师考评体系和机制,针对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三年岗位考核,建立新引进博士定期考核制度。在定岗定编定责基础上制定管理和工勤人员考评办法,实现考核全覆盖。出台激励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访学,选派10人以上到国外高水平大学进行访学研究,选拔10名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高校或科研单位从事国内访学研究或博士后研究。探索推进学院工资总额包干自主分配试点工作。制定鼓励事业创收及自主创收奖励办法。推进职称改革创新,引导教师追求高水平教学科研成果,推进评聘分开真正实现。成立教师权益保护委员会。

18.大力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生和留学生教育。着力加强国际教育学院和留学生院建设,扩大招生规模,增加项目专业教师国外培训和访学数量,申报1个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项目。积极开辟新的交流项目,提升项目层次。推进申请留学基金委派出资助项目,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提高学生交流层次。各种形式学生力争派出80-100人。大力推进来华留学生工作,积极争取中国政府奖学金和省政府奖学金支持,在工科和文科各设立一个英文授课硕士生课程班,计划新招收留学生30-40人,发挥我校朝鲜族和留韩归国师资优势,尝试性探索韩国留学生招生渠道。

19.稳步发展继续教育。进一步规范函授站教学管理与学籍管理,建立健全继续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及多元监管评估机制,提高函授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做好继续教育转型发展、拓面发展、提升发展和规范发展工作,多维度开展培训业务,积极开拓继续教育事业新的增长点和工作新局面。

四、全面加强管理服务,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对“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进行适度适当的调整和完善,开展规划执行和资源配置情况跟踪分析,组织规划中期监测评估,推进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

21.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开展学校规章制度梳理和修订工作,健全规章制度体系,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高学校法治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力争出版《长春工业大学规章制度汇编》。

22.全力推进北湖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和林园校区搬迁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运行机制、推进内控建设、规范办事程序。全校上下通力协作,形成建设合力,充分借鉴北湖校区一期工程审计整改的宝贵经验,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做好资金管理、招标采购、建设施工等各环节工作,加强全过程审计监督。抓紧完成北湖校区整体规划设计和单体设计,全力推进建设手续办理工作,各项建设工程力争早日开工,尽最大努力争取早日交工。做好林园校区整体搬迁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工作及相应预案,妥善处理林园校区征迁遗留问题。

23.提高办学经费保障水平。主动应对财政拨款总额不变、人员经费拨款压缩的新情况,努力筹集资金,争取更多财政支持,最大限度地争取贷款利率优惠。坚持勤俭节约办学原则,多措并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用好用足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经费和省政府债券资金。强化预算管理,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建设,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编制《内部控制手册》。全面实施网上预约报账。

24.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化的若干意见》,并把国际化工作纳入学院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以现有合作院校为依托,实质性推进相互间在研究生培养、全英文授课、科学研究、师资培训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友好合作伙伴的重点放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遣校级代表团(组)进行校际互访交流,重点推进一线教学科研人员及中层干部的赴外学习和访问。力争成功申报2项留学基金委教师成班派出项目和外专局引智计划项目。聘请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15人以上。

25.加强审计监管力度。做好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点关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执行情况。引入社会审计力量,强化北湖校区建设全过程跟踪审计。深度开展财务收支、物资设备采购审计,加大基建、修缮工程项目审计力度。

26.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严格规范采购程序,重点做好北湖校区15栋单体建筑及后勤附属用房、配套资产的招标采购工作。强化采购项目的组织与统筹,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地共建和省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实验室管理,规范危险化学试剂和废弃物管理工作。依法规范抓好服务性经营资产管理。做好林园校区整体搬迁的资产管理工作。

27.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北湖校区校园通信基础设施和核心数据交互、校园私有云计算、掌上校园应用等平台建设。建设智能消防联动和智慧教室系统,实施网络扩容、云桌面部署和新站群迁移工程,进一步扩展工大微应用平台,完善“办事大厅”和校园一卡通功能。进一步优化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结构,加强数字电子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完善读者荐购体系,筹建工大知识库。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馆藏档案数字化,做好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

28.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民生保障。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和公共医疗服务,有效监测和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控工作。开展好竞训、群体和体质健康检测工作,提高大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党群服务中心实现标准化立项,通过检查验收。积极推进工大家园、林园校区部分住宅产权办理工作,做好南湖校区置换房的处置工作

29.提升后勤保障服务质量。认真做好水电暖等基础设施维护、校园绿化美化、饮食服务和校车运行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后勤服务质量。持续推进后勤社会化,加快推进家属区水电移交进程和日常维修社会托管工作。对全校各用能部位耗能进行监控、计量和分析,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调整在校顶岗集体职工工资标准及管理费比例。

30.切实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持续推进“平安稳定和谐校园”建设,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严格落实安全管控和防范措施。加大校园安全防火督查检查、整改工作力度,严肃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深入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提高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进一步健全学校保密工作制度,加强涉密人员管理,开展保密培训。密切关注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做好矛盾化解和信访工作。

五、广泛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为学校发展汇聚力量

31.切实抓好校友和对外联络工作。大力加强和支持地方校友会建设与发展,推进校友总会网站、“社汇”平台系统和基金会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深度挖掘校友资源,深入开展走访联络工作,办好《工大校友》。加强教育发展基金会建设,扩大筹资范围,创新捐赠项目,增设“爱心加油站”资助项目,助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

32.加强校园民主建设和推进工会工作创新。筹备召开学校六届三次教代会。积极推进“六大工程”,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健全困病教职工帮扶机制,提高教职工文体活动的参与率和覆盖面,建设好“职工之家”,提供线上线下职工服务。确保工会经费用好、用足、用到实处。

33.提升团学组织引领青年学生的能力。积极稳妥推动共青团改革,从严治团。号召全校团员青年全面贯彻落实第一次团代会精神,实施“五大工程”。立足团校和大学生青马班把更广泛的团员青年和团学干部团结起来,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坚持服务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和青年成长成才。

34.扎实做好离退休工作。及时向离退休老同志通报学校事业发展情况。注重发挥离退休同志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大力支持关工委、教学督导等开展工作。认真落实好老同志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满腔热忱地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版权所有: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    吉ICP备05002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