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工作要点

作者: 时间:2019-04-10 点击数:

长春工业大学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现代化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握“四个体现”工作原则,即体现“连续性、承接性、创新性、实效性”;遵循“五个着力”工作思路,即着力“厚植基础、壮大优势、培育特色、补齐短板、保障安全”;突出“六个全面”工作重点,即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双一流”“双特色”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以信息化和开放办学为先导,全面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以统筹协调为抓手,全面增强管理服务能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1.强化政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自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压紧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组织实施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深入落实《新时代吉林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标准体系(试行)》和“五创五强”工程,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推动“对标争先”计划和党建任务落实,培育创建标杆院系和样板党支部。推进“双实双进”工程,创建工作品牌,促进校地、校企党建共建和科研对接,提升融合度。实施“特色共建”“固本强基”等项目,落实《支部工作条例》,补足弱项短板。强化“互联网+党建”和“新时代e支部”建设,加快实现“三型三化”党组织建设,整体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3.抓好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实施学校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抓好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修订《长春工业大学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学习贯彻《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加强干部档案管理,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水平,健全干部发现储备、培养锻炼、选拔使用和管理监督机制,开展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调研和分析研判,强化考核运用,建立发现培养优秀年轻干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和培养锻炼机制,构建优化有效的考评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健全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建立“人才智库”。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问责追究,贯彻执行《中共长春工业大学委员会问责追究实施办法》,推动廉政建设责任体系深化落实。深化自主巡察,发挥好纪委委员、党风廉政监督员(巡察监督员)作用,建立委员牵头、党风廉政监督员(巡察监督员)分组分工、分片负责的工作机制,实现“巡察全覆盖,监督一盘棋”。着力加强对“三重一大”、北湖校区建设及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的监督,努力实现监督智能化、信息化、规范化。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形成反腐高压态势。聚焦主责主业,严格执行、善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问题,着力解决执纪监督“宽松软”问题。紧盯违犯党的“六大纪律”、违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四风”隐形变异、“五弊”整改不彻底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拓展问题线索的来源和渠道,变“被动办案”为“主动查案”。深化党纪法规学习,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推进完善各项规则,努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廉政生态环境。

5.做好统战工作。强化政治引领,继续举办“统战讲堂”,不断巩固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加强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自身建设,提高统战成员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做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调动他们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积极性。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6.加强改进群团工作。健全完善教代会、工会、妇委会、共青团、学代会等组织制度,发挥其在凝聚师生、服务师生、维护师生合法权益等方面作用。推进工会“六大工程”,提高文体活动参与度,打造“教工之家”。深化共青团改革,发挥好关工委作用,开展“青年大学习”活动,确保学生文化、学术活动取得实效。

7.认真落实脱贫攻坚工作任务。全面贯彻教育部教育扶贫工作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志智双扶,巩固提升”为目标,科学制定帮扶计划,精准落实帮扶项目。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力度,指导驻村工作队和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拓宽贫困村农产品营销渠道,继续做好驻村医疗项目、入户帮扶项目、第一书记代言项目等工作,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巩固三年脱贫成效,提高帮扶工作群众满意度,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

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建设

8.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建立健全领导干部深入联系学生工作制度,推进“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探索可转化、可推广的“十大育人”模式。贯彻落实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快“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构建“大思政”体系,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三支队伍。创新教师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载体,提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实效。

9.把牢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要任务,用实“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夯实“六个一·六个学”教育模式。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线,紧扣中心、聚焦基层、对准师生,做好主题、成就和典型宣传,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围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主责,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内审内巡督查,加大阵地监管,强化舆情、网络、宗教等领域安全风险排查研判防控。

10.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举全校之力争创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动节约教育、诚信教育、志愿者服务常态化,开展“感动工大”年度人物、“双十佳大学生”等评选,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营造“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校风和美”的校园氛围。

11.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深挖学校精神、红色基因和文化之魂,凝炼“学子学者学术学科学风”的文化元素,培育彰显“思想性、学术性、文体性”的文化项目,发挥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科学编制大学文化建设规划,加大文化标识、景观等基础建设,完善大学章程,活跃文化氛围,加快文化建设成果化、产品化、品牌化,形成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文化“金名片”

三、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2.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大会精神。召开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思政教育引领计划、一流专业攀登计划、优质课程升级计划、教学研究推进计划、双创教育跃升计划、产学协同深融计划、教师能力提升计划、质量文化建设计划等8大工程。加大督导、评价、培训、奖励、惩处力度,营造更加优良的教风,有效促进学风建设。通过“撤、停、并、转、融、增”方式,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与结构,推进新工科建设和专业认证,拟新增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新兴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核心课程建设,打造“金课”、淘汰“水课”。强化导师负责制,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开展查重、抽检、盲审工作。

13.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修订硕士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审查办法,提升导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指导水平。修订培养方案,强化分类指导。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开设2-3门网络课程,推进12门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试点改革。加强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抓好过程管理,强化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加大对学术不端、学位论文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培育学术创新氛围和科学精神,加快国际化进程,深化与德国Inpro公司合作。

14.提升招生就业水平。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宣传省份,稳定生源数量,优化生源结构,提高本科第一志愿录取率完善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办法调整招生与调剂办法,发挥导师主体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生源,扩大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校院系就业工作共同体和政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完善全员就业工作格局,优化就业市场布局,实施精准就业指导,强化学院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

四、以“双一流”“双特色”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

15.加强学科建设。对标评估指标体系,深度分析上一轮学科评估结果,提前部署全国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工作。通过持续加强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和遴选优秀学者、优秀青年学者,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做好15个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年度考核工作瞄准国家和吉林省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组建2-3支交叉学术创新团队。重点加强5个博士点建设,培育2-4个新增博士点学科,在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团队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做好23个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抽检迎评及整改工作。按照分层次、有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制定资源配置向重点建设学科倾斜的政策和办法。发挥学院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学院加强学科建设的保障机制。

16.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力争获得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联合基金、20项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5项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资助。加强与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协同推进申报工作,争取获得1-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吉林省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力争横向课题研发经费翻一番,科研总经费同比增长20%。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精心组织“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碳纤维”吉林省协同创新中心验收评估工作。强化高水平科研平台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落实科技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制定完善《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建立以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科技评价机制。

17.强化人才工作。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将人才引进培养作为第一指标纳入学院院长考评体系。出台柔性人才引进政策,加大高端人才柔性引进力度。控制人才引进数量,从普遍引进向重点学科建设需要转变。启动重点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后备人才储备机制。修订专业技术人员分岗定级聘任办法,完善考评机制,突出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推动“三定”方案落实,科学整合人力资源。推进职称改革创新,引导教师和科研人员追求高水平成果。

五、以信息化和开放办学为先导,全面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18.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视讯课堂建设,实现中外合作办学远程校际联动学习。营造智能化教学环境,打造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资产管理、常态化录播及远程控制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化智慧教室系统。探索与传统课堂教学融合创新的方式方法,注重对师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培养,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

19.提高教育和管理水平。加强智能消防联动系统建设,构建集自动报警、监控联动、人员疏散等功能为一体的消防联动系统。建好工大微信综合平台和校园门户APP,推进掌上办公。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改进和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和工作水平。加强图书资源和智慧图书馆建设,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推进档案数字转化,提供安全快捷的档案服务。

20.完善支撑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北湖校区新建楼宇配套建设。实施固定电话光改工程。加强重要部门业务系统建设,促进数据整合。借助网站群管理平台,加强网站和教师个人主页建设。按信息网络等级保护要求推进网络安全建设。

21.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坚定开放办学理念,加快开放办学步伐,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校地、校所、校校”人才培养共同体和产学研共同体。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扩大国外、境外交流合作,推进已获批的3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建设,主动加入长春市环南湖科技创新先导区,共建专利转移转化示范中心,参加长春市北湖新区科技创新综合体建设,新建4-6个培育新动能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研发基地

22.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基层学院在国际化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意识,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交流。开展硕士研究生层次的合作办学,力争新增1个合作办学项目。做好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研修、国家外专局引智等项目的申报和派遣工作。加强留学生院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力争留学生数量和学历生比例稳步增长,提高留学生管理水平和培养质量。

23.抓好校友和对外联络工作。深度挖掘校友资源,健全校友工作机制,召开校友工作推进会,持续开展走访联络,加强各地区、各行业校友分会建设。做好学校基金会运营,扩大筹资范围,创新捐赠项目和渠道,开展好“爱心加油站”资助活动。

六、以统筹协调为抓手,全面增强管理服务能力

24.做好平安校园建设。贯彻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精神,压实安全主体责任,制定工作方案,开展治安综合治理,整顿校园及周边秩序。加强校内施工现场与人员管理,强化安全巡查,确保校园安全和谐。强化交通安全管理,抓好防火、防盗等工作,着力加强学生公寓、实验室等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健全保密制度,加强涉密人员管理。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做好矛盾化解和信访工作。

25.增强学生管理服务水平。开展以“学在工大”为主题的“学风建设年”活动,致力于离学生最近的教育,把学生引导回归到学习主业上。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危机管理和咨询服务。优化学籍服务管理,精准做好资助工作。加强公寓安全管理,改善住宿条件。推进“崇军工程”,抓好军训、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和大学生入伍工作。改进日常管理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维护学生合法权益,提高全校协同处理、服务学生的能力水平。

26.提升后勤服务水平。加大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开展教育培训,加强巡查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持推进后勤服务管理社会化、专业化、精细化,做好日常维修维护、校园美化、师生用餐和校车保障。加快推进家属区水电移交和日常保洁、餐饮服务托管,做好北湖校区新建食堂功能布局等投入运行准备工作。

27.加强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严格执行采购程序,重点做好北湖校区新建建筑及配套物资的招标采购。强化采购项目的组织与统筹,最大限度提高中地共建和省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做好林园校区清产核资和资产处置及整体搬迁的资产管理工作,降低成本和损耗。依法规范抓好经营性资产出租及管理工作。

28.提高办学经费保障水平。积极应对资金供求矛盾,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强化预算执行与控制,力争更多财政资金支持,争取更多贷款利率优惠。坚持勤俭办学,严格规范经费支出,最大化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内控制度体系,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实施网上预约报账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29.加大审计监管力度。修订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严格规范审计行为,确保审计工作效率质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依托社会审计力量,强化北湖校区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严格各类经济合同审签,加强采购招标过程监督和科研经费审计监督。

30.发展继续教育。依托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稳步发展成人学历教育,巩固自考助学教育,筹建培训学院,发展高层次非学历教育培训。完成省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申报收尾工作,申报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加强函授站建设与管理,做好招生宣传,力争年招生人数突破3000人。

31.推进北湖校区建设和林园校区搬迁工作。科学谋划北湖校区东区、西区工程建设,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科学制定林园校区搬迁工作方案,做好工程建设与保障、配套设施建设工,实现安全搬迁、和谐搬迁、文明搬迁。

32.办好民生实事。制定鼓励事业创收及自主创收奖励办法,改革薪酬发放制度,激发基层办学活力。加强校医院建设,完善应急处理和传染病防控体系,普及健康教育,开展好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做好离退休工作,落实离退休职工政治和生活待遇,充分发挥老同志作用。推进工大家园、林园校区部分住宅产权办理工作,做好南湖校区置换房的处置工作。

 

版权所有: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    吉ICP备05002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