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2020年党政工作要点

作者: 时间:2020-04-02 点击数: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学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质量是生命、学科是龙头、人才是关键、创新是动力、党建是保障”的工作理念;把握“四个体现”工作原则,即体现“连续性、承接性、创新性、实效性”;坚持“五个着力”工作思路,即着力“厚植基础、壮大优势、培育特色、补齐短板、保障安全”;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水平,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四五”和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提升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1.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融入学校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原创性学理化学科化研究,教育引导师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委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和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健全形成长效机制,切实抓好主题教育“回头看”工作,推动主题教育整治整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2.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健全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长效机制,实行校、院、党支部三级联学常态化长效化,用好“学习强国”“新时代e支部”和校内教育平台,发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和讲师团作用,夯实“六个一·六个学”模式。树立“大宣传”理念,立足主阵地、汇集正能量、振奋精气神,构建“媒体+校务+服务”“融媒体+工作室”模式,把版面留给基层,把镜头对准师生,打造对外宣传“金名片”,生动鲜活讲好工大故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宣传矩阵。深挖学校精神、红色基因和文化资源,强化文化标识、文化景观建设,让校园的建筑、草木、物件等都有工大故事和育人功能。

3.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立正面和负面清单,认真排查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坚持主管主办和属地管理原则,加大讲座、论坛、报告会以及教材期刊、出版物等管理,对各部门各单位“自媒体”、新媒体、网络等进行全程监管,强化官方微信平台权威,统一宣传口径,确保涉校舆论舆情可管可控。健全网络治理体系,加强网络内容和质量建设,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生态,把网络“最大变量”转化为事业发展“最大增量”。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坚决抵御境外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渗透,及时发现、妥善处理突发事件,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4.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聚焦铸魂立心,在抓紧教职工理论武装上提质见效,切实提高理论学习质量,采取专题式、调研式、研讨式等形式,及时跟进、系统全面、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以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制定实施《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开展2018-2020年度“三全育人”评比表彰,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育人品牌、先进典型和特色做法,高质量完成吉林省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验收。对标吉林省重点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配齐配强思政课教师队伍,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培育建设课程思政精品课程,打造“大思政”格局。

5.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结合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和节庆仪式,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核心,以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打造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开展“学在工大”学风建设主题活动,启动班级建设“雁行计划”,开展“双十佳大学生”“工大之星”评选表彰宣传以及“红色之旅”优秀大学生实践考察活动,举办优秀大学生事迹报告会。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开展“百名政工进易班”“易班(网络思政)文化节”“‘易’班长论坛”系列活动及评选工作。推动心理、资助与劳动育人,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爱心万里行”“助学、筑梦、铸人”“诚信校园行”等活动,开展“美丽工大”劳动日、劳动周实践教育。

6.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全力实施“党建引领”计划,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以党建引领促进学校改革事业发展。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疫情防控中示范带动作用,注重在防疫一线培养和发展党员,多措并举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贯彻落实支部工作条例,切实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基层打基础上,扎实推进“对标争先”建设计划、“五创五强”工程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加快实现“三型三化”党组织建设,打造“10+1”党建品牌、50个特色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建联谊”小组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表彰活动,系统总结“双实双进”工程建设成果。全方位抓好抓牢党组织队伍建设,选优训强带头人,抓实抓细党员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发展党员质量保障体系,积极构建覆盖全面、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体系,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7.全面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改善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统筹用好干部资源,优化年龄结构老化、经历结构同质化等问题,将政治强、业务精、敢作为、作风正的领导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中。着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加强教育培训,突出政治素质培养,加强动态管理,完善年轻干部动态管理库,注重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持续推进干部担当作为,强化正向激励,进一步修订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完善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制定对不担当不作为干部进行组织处理的实施办法。精准开展干部考核评价,研究制定处科级干部考核工作办法。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着力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强实践锻和专业训练,组织开展处科级干部教育轮训班。做好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

8.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学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自觉将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转化为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和治理实践。牢牢把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目标方向,着力构建党委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切实增强一岗双责。深化自主巡察,突出监督职能,强化问责追究,加强对“三重一大”等重点领域工作实施常规监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开展经常性纪律教育,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大执纪审查力度。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强化政治监督,突出政治标准,研究制定《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强化担当作为监督,落实不担当不作为干部组织处理办法。

9.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建立重点专项工作定期调度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坚持深入一线,突出问题导向,狠抓落地见效,加快形成上下联动、协调并进、狠抓落实的良好格局。坚持以“旗帜鲜明讲政治、心系师生重服务、真抓实干转作风、带头示范做表率”为目标,持之以恒强化机关作风建设,推动机关党建走在前、做表率。开展机关服务“四个明确”,即明确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明确办事流程、明确承诺践诺,切实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10.加快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补齐制度短板,增强工作实效,形成纪律规矩在前、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格局。逐步完善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学校内部治理水平、规范内部权力运行、促进依法行政、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修订学校内部控制手册。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不断提升学术道德建设水平,完善学风建设工作机制。认真分析研判学校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健全完善风险防控协同机制和责任机制,推进风险防控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把防控工作做在风险前面,提升应急处置水平,营造安全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11.汇聚事业发展各方力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统战部长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凝聚人心这个根本,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这条主线,大力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围绕地方经济建设和学校改革建设发展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出计出力。深入推进共青团改革,扎实做好学生会、学生社团改革工作,深入开展“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召开第七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九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完成工会两委委员换届工作。加强分校友会建设,完善校友信息数据库,筹办优秀校友论坛,营造更加浓郁的校友文化氛围。积极拓展基金会筹资渠道,不断拓展基金会公益活动。加强对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和健康的关爱,充分发挥关工委和老同志的重要作用。

12.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贯彻教育扶贫工作要求,以“志智双扶,巩固提升”为目标,科学制定帮扶计划,精准落实帮扶项目。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力度,指导驻村工作队和基层党组织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工作,拓宽贫困村农产品营销渠道,继续做好驻村医疗项目、入户帮扶项目、第一书记代言项目等工作,巩固脱贫工作成效,提高群众满意度。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和我省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全面加强联防联控,做好各项工作预案,强化防护物资保障,开展防疫培训演练,周密做好开学工作,坚决防止疫情向校园扩散、在校园蔓延。做好线上教育与开学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把疫情对教育教学的影响降到最低。

二、科学谋划未来发展,加快推进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

13.启动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认真做好学校“十三五”期间建设发展的总结和分析工作,凝练优势与特色,找准短板和不足,科学制定学校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组建学校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与任务分工,为确保建设工作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结合学校发展目标定位和具体实际情况,认真修订学校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方案,进一步细化各阶段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具体措施,切实增强方案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做好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方案的任务分解和具体落实,有序推进建设工作的深入实施。开展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思想大讨论和发展论坛,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提振信心,凝聚力量,全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14.持续推动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研究制定学科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交叉学科、新兴特色学科和学科群的建设,促进学科内涵发展。持续加强现有5个博士点一级学科、4个博士点培育学科和15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的建设,扎实做好控制科学与工程和公共管理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工作,提前谋划设计学学科整合及博士点培育建设工作。认真做好国家第五轮学科水平评估工作,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和生物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法律、会计、艺术、环境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的专项评估工作。按照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全力做好学科育人。继续开展第三批优秀学者、优秀青年学者的遴选工作,持续推动高水平学术创新团队的条件建设并开展中期检查与评估工作,为推动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条件保障。

15.提升人才队伍整体实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人才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在推动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中积极作为。主动对接、精准落实中央及省市给予的人才政策,在科研、项目、服务等方面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和倾斜。科学谋划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落实。启动以学科建设和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为引领的人才培育工程,将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后备梯队人才储备、职称评聘统一起来。严格控制人才引进质量,从普遍引进向为重点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需要为导向的引进转变,跟踪一批本学科在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青年学者,加强联系沟通,加大引进力度。建立高层次后备人才储备机制,继续推进优秀学科团队建设和优秀学者奖励计划,培养造就一批在领域内有影响力的学科领军人才。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国内外进修培训工作,拓宽访学渠道,加大支持力度。修订岗位设置和管理办法,推动岗位聘任制改革,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人才支撑发展的动力。推动相关部门职能和机构整合,出台人员流动引导政策,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充分运用好人事人才政策,高效推进落实,提升服务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6.完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继续实施“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十大计划”。推进校院系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教学工作规章制度和教务工作规程,积极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对学院教学工作的监控和指导。推进学分制改革,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与教学过程管理,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制定《长春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积极参加国家级和省级“双万计划”建设,统筹推进10个省级一流和5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力争新增2-3个省级一流和3-5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积极开展新工科、新文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制定《长春工业大学本科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加强思政课建设,实现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建设1-3门国家一流课程和250门左右校优质核心课程。设置劳动周,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劳动课。进一步加强美育、国防教育和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进一步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稳步推进教学改革,总结和凝练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加强研究成果的实践,为教学成果奖申报奠定基础。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加大对特色专业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

17.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从资源管理、过程管理、质量评估、质量反馈4个方面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深入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主体责任,发挥导师在课业指导、学术指导、职业规划指导等方面作用。开展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加大对研究生导师的职业培训与动态管理力度。全面推进“课程育人”工作举措,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建设项目。打通本科生与研究生课程,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切实推进研究生网络课程实施工作,以夯实研究生教育教学基础。完善学位论文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过程监管。

18.提高招生就业质量。加大招生宣传力度,优选宣传媒介,优化宣传内容,充分利用好网络宣传阵地,形成校院两级网络宣传体系。优化生源结构,稳定生源数量,提高本科第一志愿录取率积极争取扩大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完善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方案。完善研究生招生与调剂办法,吸引优秀生源。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深化“校院系”就业工作命运共同体建设,强化就业考核监测。优化就业市场布局,实施精准就业指导,实现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鼓励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

四、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创新能力

19.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地方发展战略及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培育重大项目,产出高水平成果,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创新对外合作模式与机制,积极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和要素,积极推进国家级科研成果奖的申报工作。有序推进新型科研平台建设,启动“长春工业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和“大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设工作。力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0项,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2项,总经费同比增长15%-20%。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转移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2项,转移重点科技成果50项。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2-3个,培育、组织申报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

20.加快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顶层规划与设计,精心组织,提前谋划,强化国家各部委、省市各级项目的培育。推进人文社会科学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在政策、资金和资源整合上给予倾斜。定期召开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科研项目申报与成果培育研讨会,在承担重点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级省市科研奖励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力争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艺术基金立项2-4项,经费同比增长20%,发表高水平论文增长30%。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经过培育与建设,力增获得省级科研平台。

五、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21.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坚定开放办学理念,加快开放办学步伐,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校地、校军、校所、校校”人才培养共同体和产学研共同体。积极谋划对接,加强学校与一汽集团、吉化公司、吉林化纤等大型重点企业和新兴高科技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学校与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开展深度合作,深化学校与省委宣传部共建新闻学院工作。依托学科优势和教育资源,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积极开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学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强函授站建设,继续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函授教学质量。坚持培养标准,加强自学考试工作管理。

22.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积极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广泛建立国际交流合作,丰富交流与合作形式,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做好国家留学基金委出国研修、国家外专局引智等项目的申报和派遣工作。加强留学生院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力争留学生数量和学历生比例稳步增长,提高留学生管理水平和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奥克兰大学的合作办学,提高生源质量和学生出国人数。加快推进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进程,做好与德国马格德堡施腾达尔应用技术大学、德国InPro公司三方合作硕士联合培养项目,提升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拓展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

六、完善服务保障体系,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23.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加快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和管理水平,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创新发展,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院网络建设,全方位宣传学院良好形象。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完善工作体制和管理制度。推进应用系统正版化工作,妥善做好数据中心迁移工作。深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升“两湖”校区信息化支撑能力。积极推进生物识别在校园中的应用,推进实体卡和电子卡的有机结合和功能互补。加强网上办事大厅建设,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体验。

24.深化财务管理改革。强化预算执行和控制,定期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拓展融资渠道。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大力推进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力争下半年实现财务报销网上预约和网上签批。强化对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着力促进资金和资产安全完整,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25.做好资产管理工作。增强监管意识,健全内控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进行资产清查。组织好中地共建、省财政专项项目的论证、申报和采购等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各类招标采购任务。优化资源配置,摸清底数、统一调配,压缩办公用房和辅助用房面积,向教学科研倾斜。加强实验室管理,建立标准化的管理制度,落实监管责任。

26.提高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深入推进后勤社会化,做好南湖家属住宅区电力移交工作,完成北湖校区东区一期绿化工程,开展学生宿舍维修托管试点工作。加强节水节电工作,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推进林园校区3栋、4栋和两栋专家公寓产权办理工作。加强校内经营网点的监管,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

27.加强图书档案资源建设。以师生需求为中心,优化文献资源建设体系,加强学科服务和阅读推广工作,加大科学引文索引(SCIE)等馆藏资源的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完善北湖校区图书馆功能设计,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持续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馆藏档案数字化。

28.加紧推进北湖校区建设。全力推进北湖西区材料学院、计算机学院教学楼及图书馆项目建设。抓紧推进北湖校区运动场建设项目的各项建设手续办理,力争早日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北湖校区东区建设项目的验收手续办理,努力完善北湖校区一期工程相关手续的补办工作。做好化学化工实验楼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29.扎实开展校园安全综合治理。完善安全责任体系,细化职责分工,强化属地管理。加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和演练,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防范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扎实推进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隐患整改落实到位。全力做好校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为学校的发展与建设保驾护航。

30.切实办好民生实事。统筹做好北湖东西区校园一体规划,投入1000万元用于校园美化绿化,着力打造突出“文化、绿色、时尚、节约、功能”的现代化校园。加强饮食服务监管力度,狠抓食品卫生安全,为师生提供更好的餐饮服务。加强校园公共卫生建设,加大传染病防控教育宣传工作力度。紧扣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实施暖心关爱工程。发挥职工之家作用,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办好工会会员福利,创新开展特色活动。关爱教职工身心健康,做好教职工年度健康体检工作。稳步推进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准备期清算工作,不断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开展丰富多彩的离退休教职工文体活动,用心用情做好各项服务。

 

 

版权所有: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    吉ICP备0500209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