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

作者: 时间:2021-10-25 点击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也是我校全面建设“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之年。学校全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质量是生命、学科是龙头、人才是关键、创新是动力、党建是保障”的工作理念,把握“四个体现”工作原则,坚持“五个着力”工作思路,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1.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能力,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教育引导全校教职员工始终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落实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持续推动落实《贯彻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细则》,进一步明晰党政职责分工、健全运行保障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和贯彻实施,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不断提高领导班子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2.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走心强化思想引领,创新学习模式,深入研究阐释,健全完善“三级联动七学并举”学习教育形式,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作用,制定2021年度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建立落实“首要议题”制度,及时跟进、系统全面、联系实际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抓好干部教育培训,用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入落实,加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会议、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3.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校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健全长效机制,精心组织实施,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立足实际、守正创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立行,积极探索“四史”教育模式,成立“党史理论宣讲团”,开设“四史”选修课程,不断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效果,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接地气、有特色、见实效。

4.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推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深化十维并举、融通共育“三全育人”模式,大力推广好经验好做法,着重抓好媒体成果展示、改革实践阐释以及结集出版宣介等工作。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落地落实,精心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贯彻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建好用好长春工业大学省级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开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着重思政“金课”建设,推进“思政课大中小一体化研究团队”建设。配齐配强思想政治工作“三支队伍”,建立完善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体系,创新“政工大学习”“青年辅导员成长计划”“辅导员开讲啦”等培养培训平台。“聚焦化、系统化、实效化”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健全校院两级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青春告白祖国”“同升国旗·同唱国歌”“奋斗的我·最美的国”“诚信校园行”“学宪法、讲宪法”等主题教育,开展“易班(网络思政)文化节”“5·25心理健康节”“爱心万里行”等特色活动,打造“学在工大”学风建设品牌。发挥关工委作用,举办“读懂中国”“院士进母校”“大国工匠”等品牌宣传。深入推进吉林省高校武装部规范化试点建设,创新“校军协同”育人机制。

5.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机制,着力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提升党建工作质量。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开展好党建工作总结、党建成果展示、党建专项表彰和基层党建示范点等系列活动。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贯彻落实主题教育整改“回头看”各项工作。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五创五强”工程和“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深入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大力度建设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全面落实“双实双进”党建特色工程。持续推进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科学研究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基层党建大调研,编印《图解基层党务工作》《主题党日活动实用手册》。分类整合“党建联谊”小组,采取“支部+支部”“党委+支部”“党委+党委”等方式,开展理论联学、党日联过、活动联办、党课联上的互帮互进新格局。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严格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全面落实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统筹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深入推进党员发展质量提升工程,突出政治标准,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和高层次人才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力度,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

6.持之以恒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中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和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2021年重点任务清单》,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强化“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议事规则及其他党纪法规的有效执行。持续深化“三转”,落实纪委监督责任,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开展警示教育,强化以案促改,汲取何彦通案的深刻教训,落实党委纪委两个整改方案,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积极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选优配强配齐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加强专兼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培训。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督体系,完善《长春工业大学纪检监察工作手册》,规范纪检监察工作程序。以省委“作风建设年”为契机,坚持不懈推进作风建设,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纠正“四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统筹开展校内巡察工作,实现一届任期内校内巡察全覆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7.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内审内巡工作机制,加大阵地建设和管理,严格落实新闻、刊物、新媒体审批、备案和登记制度,强化思政教师责任意识,防范课堂教学、教材使用、出版著作、学术及产品、各类会议、学生社团、广播、报刊等风险,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加强舆情信息分析研判,加强对学校各级网站和新媒体的建设与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应急处置机制,做好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大主题和热点问题、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工作。

8.切实加强统战工作。强化党外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学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统战团体围绕学校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和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侨务和民族宗教政策,推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发挥大统战工作格局作用。

9.做好工会、共青团、老干部等工作。做好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作,完成两委委员换届,加强对教职工的关心关注和人文关怀,畅通教职工诉求反映通道,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深入推进“青年大学习”,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开展“学习筑梦”“青马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程”。加强志愿者的教育与管理,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三项建设”,落实好离退休政策,关心关爱离退休人员生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摘帽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强对六合村的帮扶力度,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0.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区疫情防控工作各项要求,按照省委“一精准三确保”的总体部署,严格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严防输入”的各项防控举措,始终将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疫情防控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筑牢底线思维,深入宣传全国抗“疫”战“疫”先进事迹和伟大精神,凝练总结抗“疫”战“疫”经验,关心关爱师生员工身心健康,持续做好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科学研判疫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制定符合学校实际校情的管控措施,进一步细化各项方案预案,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疫情不在校园中传播。

二、构建学校新发展格局,全面提高办学能力和水平

11.科学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着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按照《长春工业大学“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一总十分”规划框架,完善学校总体规划编制,更好发挥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和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提供可靠的规划保障和科学的政策指引。

12.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围绕服务区域发展和吉林振兴,以强优势、育特色、补短板为导向,持续开展学科与学位点建设提升计划。持续跟进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和专业学位水平评估,力争6个以上学科榜上有名。启动新一轮教育部开展的学位授权点周期性合格评估工作,全面做好化学、统计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物理学、社会学和法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应用统计、金融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的专项评估准备工作。持续跟进新增控制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评审工作。深入推进6个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与2个交叉学科申报与建设工作,加强理工交融、文理渗透,积极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启动新一轮博士点培育学科专项计划,实行一点一策,构建学校推动、部门联动、学院主体、学科负责的工作机制,提高博士点培育学科的建设成效。持续推进64个学术创新团队建设,提升团队对学科研究方向的支撑作用。有序开展工大学者遴选,培养和稳定引领学科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对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举办国内外学术会议,提升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助力学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建设。深入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力争获批吉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

13.持续提升科研创新水平。紧密围绕学科领域的重要基础科学问题,科学谋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基础研究课题,培育一批高水平基础研究学术成果。围绕制约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积极谋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部级重大课题和企业委托重大项目,培育一批引领或支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的技术开发成果或专利技术。紧密围绕一系列事关经济社会管理与治理方面的复杂问题,积极谋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人文社科类研究课题,培育一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社会科学类成果。力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项,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国家级项目1-2项,科研经费增长10%。力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总数增长1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数量100项,授权发明专利70-80项,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2项,转移重点科技成果50项。新增省部级科研平台2-3个,做好国家级科研平台培育与申报工作,持续加强材料科学高等研究院、汽车工程研究院、大数据科学研究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校、院科研平台的建设,推动长春工业大学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的创建与建设,不断创新研究机构的管理与运行机制。

14.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和开放办学水平。持续提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层次水平,开发优质交流交换项目,加强国际科研平台建设,拓展开放办学的空间和活力,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俄白乌等高水平大学开展特色学生联合培养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强各专业的国际化建设,优化留学生工管文理的专业分布,吸引优质生源,提升来华留学生规模和层次,加强留学生培养过程管理,举办2021年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提升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层次与成效,积极为教师出国研修和参加国际会议搭建平台并提供服务,创建学校英文网站,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的信息化水平。

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15.持续推动本科教学改革。持续加大教学建设和深化教学改革,实施振兴本科教育十大计划2.0,争创十个一流,致力建设与特色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身份相符的一流本科教育。落实“一校一案”课程思政建设任务,推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建设,组织做好申报吉林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工作。深入实施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全力推进新工科、新文科等建设,坚持“撤增并调”齐头并进,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大一流专业建设力度,力争新增3-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3-4个省级一流专业。加强课程建设,力争新增2-4门国家一流课程和4-6门省级一流课程。强化产教融合,办好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努力构建本科教育新格局和新体系。推进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研究制定中职、高职(专科)、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培养方案,全面推动“职教20条”落实落地。全面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全力支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自动化三个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模式,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和美育教研中心建设,打造劳动教育和美育品牌。加强教学研究,启动2022版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着力培育2022年教学成果奖。完善双创教育体系,促进双创教育成果转化,力争省级以上大创项目立项150项、学科竞赛国家级获奖突破150项。贯彻落实《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按照《吉林省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加强学校督学工作办公室建设,进一步深耕“自觉、自律、自省、自查、自纠”质量文化,为新一轮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做好充分准备。

16.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组织召开学校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出台全面提升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建立校院系三级导师培训体系,组织全校研究生导师培训2-3次,规范导师指导行为,持续开展研究生导师招生资格认定工作,建设高水平导师队伍。修订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持续推进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启动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专项建设,计划立项15-20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开展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培育5-10门研究生精品课程。加强研究生教材建设,鼓励教师编写高水平研究生教材,计划遴选5部优秀教材。组织开展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验收和新一轮立项工作。扩大硕博连读、申请考核生比例,推进硕博贯通培养,充分发挥19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的作用,强化产教融合,着力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托64个学术创新团队的科研优势,深化科教融合,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全过程管理,压实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论文双盲评审、论文评阅与答辩等关键环节主体责任。完善和修订校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选与推荐规则,积极培育省级优秀论文,力争获评省级优秀学位论文10-15篇。建立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督导机制,形成以教师自评、教学督导和研究生评价相结合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评价机制。

17.提高本硕博生源质量。推进招生工作改革,促进招生工作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优化招生专业结构,适度调整各省份招生专业及招生计划。稳步推进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积极争取增加研究生招生计划,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严格规范体育艺术等特殊类型招生工作,健全制度、规范程序、严格管理、强化监督,提高体育艺术人才选拔质量。优化办学资源,推动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非学历培训办学质量提升。建强招生宣传队伍,优选宣传媒介和宣传内容,充分利用好网络宣传阵地,突出学院招生工作主体地位,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校院共有网络、多平台、全媒体的精准招生宣传体系,扩大学校整体影响力,稳定生源数量,提高生源质量。

18.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优化就业顶层设计,推进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协同联动,构建更加完善的“12345”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指导、优化就业服务。实施以“一业五区”为主线,多元化就业市场为补充的市场开发新战略,鼓励留吉就业,优化调整立足吉林、辐射全国、面向基层的大就业市场格局。实施“‘三专一辅’就业工作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推进“双困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开发建设智慧化就业规划引导综合服务平台,以学生和用人单位需求为根本,分类提供规范化、个性化、高效化的精准就业服务,努力实现“单点登录,全网通办,一次都不用跑”。

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激发事业发展动力

19.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正确的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进一步完善素质培养、知事识人、选拔任用、从严管理、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干部工作制度体系,严格执行处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做好干部的调整选任工作,持续优化基层领导班子的结构,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办法》和《长春工业大学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考察识别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施办法》,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统筹用好干部资源,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库,实现备用结合,制定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举办处科级领导干部专题轮训班,全面增强“七个能力”,强化政治监督,进一步完善《长春工业大学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办法(试行)》,从严从实推动日常管理监督,在“严管”中彰显“厚爱”。健全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建立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广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内生动力。

20.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落实《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2.0版》,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有序启动“工大教学名师”和“工大杰出学者”支持计划,努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科学确定岗位结构比例,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坚持以学科为“靶向”精准引才,瞄准国内领先水平,突出“高精尖缺”领域进行专项引才。实施《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优化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施办法》,完善青年教师培养体系,加快实施优秀人才和青年人才的选拔、发展及研修计划,按领军教授、特聘教授、杰出学者、优秀学者、优秀青年学者五个层次进行管理,支持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为人才成长拓展更大发展空间。

21.构建高质量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作用,推进常态化师德培育涵养,实现教师“四史”教育全覆盖。严肃师德问题查处,深化落实《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办法(试行)》,落实思政课教师考核退出机制,强化师德考核办法及评价指标体系,将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落实到人才引进、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全过程。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做好各项改革措施清单制定和负面事项清理工作。建立健全分类评价学术体系,严格坚守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培育弘扬高尚师德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

五、加强校园建设,不断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22.积极推进北湖校区整体规划建设。加快北湖校区运动场建设、图书馆内部装修和数字资源建设进程,力争图书馆年内完工。加快启动北湖西区化学化工实验楼和学生宿舍建设,为校区布局优化调整提供空间保障。持续做好校园景观规划、绿化美化工程,与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有机结合,有效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23.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发挥校园建筑景观、校史、校训、校歌的文化价值,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快红色文化主题教育践习中心建设,建设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网上展馆、编制电子书、出版画册,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成立融媒体中心,实现校报、校园网、新媒体一体联动推出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师生喜闻乐见、可亲可近可感的宣传文化产品构建普惠性、高质量、可持续、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群落,让师生共享学校文化发展成果。持续开展“院士工大行”活动,举办民生读本进校园活动。

24.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校园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学校软硬件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加强网络监管,确保学校网络安全、信息安全、舆情安全。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进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创新创业、管理服务等全方位的融合。持续优化OA系统,推进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做好教育信息统计,积极推动5GVRAR等创新技术在智慧校园建设工作中的拓展与应用,加快推进大数据应用,推动校园数据共享建设,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智慧服务水平。

25.维护校园安全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以反邪教、反渗透、防范校园传教、防暴恐、防诈骗、校园贷等工作为重点,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贯彻落实国家保密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保密安全工作培训及宣传教育。完善消防联动系统和技防设施建设,持续做好校园封闭管理、交通管理和校园周边整治,加强校园在建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安全宣传教育,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建党100周年等重要结点的校园稳控管理,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定并完善各类工作方案预案,落实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各阶段任务,开展应急演练,确保校园不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6.推进财务和审计信息化建设。深化财务制度改革,优化报销流程,实现网上预约报账审批全覆盖,完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力。落实校银合作,助力学校发展建设。修订、完善内部审计相关制度,规范审计流程,推进互联网审计技术的应用,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审计监督力度。

27.切实加强资产管理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依法依规完成各项招标采购工作,统筹做好财政专项的遴选与申报。加强全校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工作,逐步健全标准化实验室建设。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构建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联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对实验室开展“全过程、全要素、全覆盖”的定期安全检查,强化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开展应急处置知识培训,做好学校化学品存放及危险废固回收处理。

28.切实增强后勤服务保障运行能力。继续深入推进后勤服务改革进程,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健全完善服务评价与监管机制,提升餐饮服务与维修服务的满意度,有效规范整治经营服务网点的布局与管理,持续开展校园爱国卫生运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做好师生日常体检和防疫物资储备,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升公共卫生健康服务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29.加强校友工作。发挥校友会作用,持续推动各类校友会的成立和整合,深度挖掘校友资源,合力构建学校-学院-地方“三位一体”校友工作格局,提高校友支持学校发展建设的参与度。全面启动7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谋划制定校庆工作总体方案。

30.扎实做好民生实事。继续深化和完善考核分配制度改革,优化绩效考核办法,修订《年度绩效奖励发放办法》《专业技术人员年终考核和绩效奖励办法》,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持续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持续开展暖心关爱工程,做好职工福利保障和困难学生资助,维护师生权益。

 

版权所有:长春工业大学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    吉ICP备05002091号-1